2022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
2022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是北京同舟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依托其研发的全球学者库®亿级海量文献数据以及强大的AI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技术,按照本公司独创的先进科技论文质量评估计分排名规则与方法对全球所有学科的学者近30年发表的文献进行集中处理和计算后得出的。本排行榜旨在帮助全球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了解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领军人物,追踪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全球学者库官网可以查询所有学者的最新论文及代表作、被知名学者引用等信息)。在排行榜研制过程中,始终秉持公益开放的原则,所有数据来源均真实可靠,并可追溯核实,排名不受任何外界环境和经济因素所影响,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敬请各位学者和读者关注!
本次发布的排行榜为正式发布版。它是在征求意见版的基础上,经广大学者和读者参与文献数据核准校正(为期2个月),并重新计算、排序的版本。因此,正式版的数据更加可靠、排名更加合理和接近真实世界。 本排行榜的内容仅供广大学者专家作为第三方评价数据的参考,不宜作为各级各类机构进行学科人才评价的唯一依据。建议大家参考使用!
新版科技论文质量评估计分排名规则与方法
1. 以Metrics期刊评分、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类型、作者贡献度等指标为评分基础。
2. 每篇论文的积分=(作者贡献度*期刊积点 + 作者贡献度*被引频次积点)*论文的文献类型积点。
作者贡献度:满分为100
其中所有第一作者(或共同)25,所有通讯作者(或共同) 50;
叠加第一位作者25*20%,第二位作者25*10%,第三位作者25*5%,次末位作者25*10%,最后作者,25*20%;
叠加所有作者共享 25*35%;
期刊积点:
以Metrics期刊为依据,不同的期刊赋予不同的分值。
被引频次:
从0次到几万次不等
文献类型:
得分高低依次为article和review、letter、其他类型
3. 论文中每一位学者的作者贡献度既取决于TA的身份(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参与作者),也取决于作者数量。每一篇论文中全部学者的总贡献度为固定值,一人作者独得该分值,多人作者则分享该分值。更改了旧版中仅仅依据作者的身份获取固定分值的规则。
4. 本次排名尚未对撤稿及引起争议的论文进行特殊评分。
新排名的一些修改及列表项目的说明
1. 2022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以学者发表的全部论文总积分作为依据进行排名,但只有最近30年发表论文数进入初选名单的学者才能够进入排名。
2. 学者的机构及国家:学者国家的认定以论文地址中标注的为准,与学者国籍无关(以学者当前工作的机构为准)。不同于普通网站的先整理学者信息,再给这些学者匹配论文。全球学者库是通过AI算法分析全部论文及所有的作者,把这些作者聚类与分组处理,最后明确学者的机构与国家信息。学者机构和国家的获取由上一版署名最多的为准,更改为以最近一个整自然年度署名最多的为准。为了弥补特殊情况下算法的失误,我们也可能以事实为依据修正学者当前所在的机构和国家。
3. 学科:本次使用了新的学科计算方法。
4. 论文总评分:将学者全部论文的积分进行叠加的总积分。
5. 论文篇均评分:该积分高表明学者更倾向于在高质量期刊发表论文。
6. H指数:指学者发表的论文中有H篇每篇至少被引H次。指数较低但排名高,表明以该作者为主要完成人的某篇或某几篇论文得到了巨量的引用,反之则表明该学者的高被引论文多数TA不是主要贡献者。
7. 论文数:除了期刊论文以外,还包括会议论文、甚至更正说明、通知等其他类型的论文。
8.检索和排序:可以通过检索学者姓名、国家、机构、学科对排行榜中的学者名单进行筛选。同时也可以按照论文总评分、论文篇均评分、H指数、论文总数进行排序。但只有选择论文总评分排序时,学者的全球排序才与TA的学术影响力排名相符合(检索筛选学者后,除了可以查看这些学者在全球的学术影响力排名外,还可以通过切换排序方式一键查看Ta们按论文篇均评分、H指数、论文总数在全球的排序)。
9. 代表作:进入学者主页,可以查看代表作。代表作是学者得分最高的论文。
10. 知名学者引用:进入学者主页,可以查看该学者被知名学者引用的信息。当前全球学者库认定的知名学者包括: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等奖项获得者,多个国家的院士,全球学者库“2022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版”入榜的前10万学者等。
在线浏览:2022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
完整数据下载:
2022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xlsx
版本:2022正式版 发布时间:2022.08.31
FAQ(定期更新,由读者真实提问整理)
问:为什么我在2021版的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中相当靠前,但这次连前10万也进不了?
答:2022版更改了作者贡献度权值分配方案。2021版的作者贡献度仅仅与作者身份有关,与学者数量无关,如只要是第一作者就能得到固定的分值,多个共一则都能享有该分值。2022版的方案是一人作者独得全部贡献度分值,多人合著则多人共享该分值。
问:为什么杨振宁院士的排名不是国内第一?
答:我们强调的是规则的公平与公开,哪怕这个规则还不是足够好。2022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是以学者发表的论文为依据、以期刊质量、论文被引频次、作者贡献度作为评分基础。当代人发表的论文平均被引频次高,某些研究领域如COVID-19的论文被引频次高,这都是客观原因。而且我们也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就一定会发表很多论文、发表的论文都有超高的引用,最典型的反例就是日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Koichi Tanaka,一生都在公司工作,极少发表论文。全球学者库的宗旨是希望通过分析论文,为读者推荐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领军人物,帮助读者追踪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希望我们的排名能够促进大家阅读和学习专家的论文,而不是把我们的排名当作人才评价的唯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