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鲍亦冈, 谢德源, 陈正帮. 1983. 论北京地区燕山运动. 地质学报, 2: 91–100.
2. 陈清华, 刘池洋, 李琴. 2002. 黄骅坳陷徐杨桥-黑龙村潜山带逆冲构造的发现及其意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3: 353–356.
3. 陈印, 朱光, 刘文刚, 陈路路, 奥琮. 2018. 北京云蒙山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及构造演化. 地质论评, 64: 843–867.
4. 董树文, 胡健民, 李三忠. 2005. 大别山侏罗纪变形及其构造意义. 岩石学报, 21: 163–168.
5. 董树文, 张岳桥, 陈宣华. 2008. 晚侏罗世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的形成与变形特征. 地球学报, 29: 30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