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琛, 胡经纬, 桑标(2013). 青春期冒险行为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及其教育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31(2), 56-62.
2. 贾晓珊, 朱海东, 孙桂芹(2021). 主观社会地位与青少年消极冒险行为的关系: 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30(2), 232-237.
3. 吴云龙, 毛小霞, 田录梅(2017). 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 自控力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5(2), 367-370.
4. 余寒, 龙珊珊, 周勇(2021). 舍曲林联合重复经颅磁低频刺激右侧腹内侧前额叶(VMPFC)治疗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临床观察.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48(6), 987-990+993.
5. 袁竞驰, 于芳荣, 田录梅(2016). 感觉寻求、同伴压力对高中生烟酒使用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 32(4), 486-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