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会昌, 辛浩力, 叶子(1998). 青少年对家庭影响和同伴群体影响的接受性. 心理科学, 3(20), 264-265.
2. 陈怡(2015). 大学生正念水平、自我控制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漳州: 闽南师范大学.
3. 杜欣蔚, 夏凌翔, 弓鑫钰, 权方英, 陈允丽(2020). 社会信息加工-归因偏向问卷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4(8), 692-697.
4. 郭梅英, 魏广东, 张玉英(2010).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原生家庭特质焦虑及心理健康的关系. 中国学校卫生, 31(3), 289-290.
5. 梁宗保, 张光珍, 邓慧华, 宋媛, 郑文明, 孙铃(2013). 从婚姻关系到亲子关系: 父母情绪表达的中介作用. 心理学报, 45(12), 1355-1367.